中草药
桑寄生
(本站不涉及文章中商品销售,敬请周知。)
【出处】
1.《神农本草经》:桑寄生实,明目。
2. 陶弘景:桑上者名桑上寄生尔。诗人云,施于松上翅方家亦有用杨上、枫上者,则各随其树名之,形类犹是-般但根津所因处为异。
3.《唐本草》:桑上寄生,寄生槲、榉、柳、水杨、枫等树上,子黄、大如小枣子。惟虢州有桑上者,子汁甚粘,核大似小豆。叶无阴阳,如细柳叶,厚肌。茎粗短。
4.《蜀本草》:诸树多有寄生,茎叶并相似。叶如桶而厚,软茎如槐而肥脆。
【拼音名】Sānɡ Jì Shēnɡ
【别名】茑、寓木、宛童、桑上寄生、寄屑、寄生树、茑木
【来源】
药材基源:为桑寄生科植物桑寄生、四川寄生、红花寄生、毛叶钝果寄生的枝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Taxillus chinensis(DC.)Danser[Loranthus chinensis Dc.]2.Taxillus sutchuenensis(Lecomte)Danser[Lo-ranthus sutchuenensis Lecomte]3.Scurrula parasitica L.[Loranthus scurrula L.;L.parasiticus(L.)Merr.]
采收和储藏:冬季至次春季采割,除去粗茎,切段干燥,或蒸后干燥。
【原形态】
1.灌木,高0.5-1m。嫩枝、叶密被锈色星状毛,有时具疏生叠生星状毛,后变无毛;小枝灰褐色,具细小皮孔。叶对生或近对生;叶柄长8-10mm;叶片厚纸质,卵形至长卵形,长2. 5-6cm,宽1.5-4cm,先端圆钝,基部楔形或阔楔形;侧脉3-4对,略明显。伞形花序,1-2个腋生或生于小枝已落叶腋部,具花l-4朵,通常2朵,花序和花被星状毛,总花梗长2-4mm;花梗长6-7mm;苞片鳞片状;花褐色;花托椭圆形或卵球形;副萼环状;花冠花蕾时管状,长2.5-2.7cm,稍弯,下半部膨胀,顶端卵球形,裂片4,匙形,反折;花丝比花药短2/3,药室具横隔;花盘杯状;花柱线形,柱头头状。浆果椭圆状或近球形,果皮密生小瘤体,被疏毛,成熟果浅黄色,长达1cm,果皮变平滑。花、果期4月至翌年1月。
2.本种与桑寄生的区别为:嫩叶、枝密被褐色或红褐色星状毛,小枝黑色。总状花序密集呈伞形;花红色;柱头圆锥状。浆果黄绿色,果皮具颗粒状体,被疏毛。花期6-8月。
3.1.灌木,高0.5-lm。嫩枝、叶密被锈色星状毛,稍后毛全脱落变无毛;小枝灰褐色,具皮孔。叶对生或近对生,厚纸质;叶柄长5-6mm;叶片卵形至长卵形,长5-8cm,宽2-4cm,先端钝,基部阔楔形;侧脉5-6对,两面均明显。总状花序,1-2(-3)腋生或生于小枝已落叶腋部,各部分均被褐色毛,花序梗和花序轴共长2-3mm,具花3-5(-6)朵,花红色,密集;花梗长2-3mm;苞片三角形;花托陀螺状,长2-2.5mm;副萼环状,全缘;花冠花蕾时管状,长2-2.5cm,稍弯,下半部膨胀,顶部椭圆状,开花时顶部4裂,裂片披针形,长5-8mm,反折;花柱线状,柱头头状。浆果梨形,长约10mm,直径约3mm,下半部骤狭呈长柄状,红黄色,果皮平滑。花、果期10月至翌年1月。
4.与前三种的区别在于:成长叶下面被灰黄色、黄褐色或褐色绒毛,嫩枝、叶、花序和花均密被叠生星状毛或星状毛。总状花序;花2-5朵密集呈伞形;花冠长1.2-1.8cm,红黄色。浆果椭圆形,两端圆钝,淡黄色,果皮粗糙,具疏生星状毛。花期8-11月,果期翌年4-5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1.生于海拔20-400m的平原或低山常绿阔叶林中,寄生于桑树、桃树、李树、龙眼、荔枝、杨桃、油茶、油桐、橡胶树、榕树、木棉、马尾松或水松等多种植物上。
2.生于海拔500-1900m的山地阔叶林中,寄生于桑树、梨树、李树、梅树、油茶、厚皮香、漆树、核桃或栎属、柯属、水青冈属、桦属、楱属等植物上。
3. 生于海拔20-1000(-2800)m的沿海平原或山地常绿阔叶林中,寄生于袖树、橘树、柠檬、黄皮、桃树、梨树或山茶科、大戟科、夹竹桃科、榆科、无患子科或马桑等植物上,稀寄生于云南油杉、干香柏上。
4.生于海拔300-1300m的山地、丘陵或河谷盆地阔叶林中,寄生于桑树、油茶、樟树或栎属、柳属植物上。
资源分布:1.分布于福建、广东、广西等地。
2.分布于中南、西南及山西、陕西、甘肃、浙江、江西、福建、台湾等地。
3. 分布于西南及江西、福建、台湾、湖南、广东、广西等地。
4.分布于西南及陕西、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西等地。
【性状】
性状鉴别 (1)桑寄生 带叶茎枝圆柱形,有分枝,长30-40cm,粗枝直径0.5-1cm,细枝或枝梢直径2-3mm。表面粗糙,嫩枝顶端被有锈色毛绒,红褐色或灰褐色,有多数圆点状、黄褐色或灰黄色皮孔和纵向细皱纹,粗枝表面红褐色或灰褐色,有突起的枝痕和叶痕。质坚脆,易折断,断面不平坦,皮部薄,深棕褐色,易与木部分离;木部宽阔,几占茎的大部,淡红棕色;髓射线明显,放射状;髓部小形,色稍深。叶易脱落,仅少数残留茎上,叶片常卷缩、破碎,完整者卵圆形至长卵形,长3-6cm,宽2.5-4cm,先端钝圆,基部圆形成宽楔形,茶褐色或黄褐色,全缘,侧脉3-4对,略明显,幼叶有锈色绒毛,近革质而脆,易破碎;叶柄长0.5-1cm。花、果常脱落;花蕾管状,稍弯,顶部卵圆形,被锈色绒毛;浆果长间形,红褐色,密生小瘤体。气微,味淡、微涩以枝细、质嫩。红褐色、叶多者为佳。
(2)四川寄生 带叶茎技圆柱形,有分枝,长30-50cm,粗枝直径约1cm,细枝和枝梢2-3mm。表面粗糙,黑褐色或灰褐色,有纵向细皱纹、裂纹和点状的黄褐色皮孔;小枝及枝梢上密被黄褐色或红褐色绒毛。质坚硬,易折断,断面不平坦,皮部薄,棕褐色,易与木部分离;木部宽阔,几占茎的大部,黄褐色或黄白色;髓射线明显;髓部色稍深。叶多数已脱落,叶片大多破碎或卷缩,完整叶片长椭圆形、长卵形或卵形,长5-8cm,宽3-4.5cm,先端钝圆,基部圆形成宽楔形,茶褐色或黄褐色,全缘,侧脉3-4对,略明显,幼叶有锈色绒毛,近革质而脆,易破碎;叶柄长0.5-1cm。花、果常脱落;花蕾管状,稍弯,顶部卵圆形,被锈色绒毛;浆果长间形,红褐色,密生小瘤体。气微,味淡、微涩以枝细、质嫩。红褐色、叶多者为佳。
(2)四川寄生 带叶茎技圆柱形,有分枝,长30-50cm,粗枝直径约1cm,细枝和枝梢2-3mm。表面粗糙,黑褐色或灰褐色,有纵向细皱纹、裂纹和点状的黄褐色皮孔;小枝及枝梢上密被黄褐色或红褐色绒毛。质坚硬,易折断,断面不平坦,皮部薄,棕褐色,易与木部分离;木部宽阔,几占茎的大部,黄褐色或黄白色;髓射线明显;髓部色稍深。叶多数已脱落,叶片大多破碎或卷缩,完整叶片长椭圆形、长卵形或卵形,长5-8cm,宽3-4.5cm,先端钝圆,基部圆形成宽楔形,茶褐色或黄褐色,全缘,侧脉3-4对,略明显,幼叶有锈色绒毛,近革质而脆,易破碎;叶柄长0.5-1cm。花、果常脱落;花蕾管状,稍弯,顶部卵圆形,被锈色绒毛;浆果长间形,红褐色,密生小瘤体。气微,味淡、微涩。
以枝细、质嫩。红褐色、叶多者为佳。
(2)四川寄生 带叶茎技圆柱形,有分枝,长30-50cm,粗枝直径约1cm,细枝和枝梢2-3mm。表面粗糙,黑褐色或灰褐色,有纵向细皱纹、裂纹和点状的黄褐色皮孔;小枝及枝梢上密被黄褐色或红褐色绒毛。质坚硬,易折断,断面不平坦,皮部薄,棕褐色,易与木部分离;木部宽阔,几占茎的大部,黄褐色或黄白色;髓射线明显;髓部色稍深。叶多数已脱落,叶片大多破碎或卷缩,完整叶片长椭圆形、长卵形或卵形,长5-8cm,宽3-4.5cm,先端钝,基部圆形,上面光滑,茶褐色或黄褐色,稀为绿褐色,下面密被黄褐色至红褐色毡毛,或淡褐色至灰白色毡毛(变种),全缘,叶脉羽状,侧脉4-5对,上面略明显,革质而脆,易破碎;叶柄长约0.5-1cm,或已脱落,密被黄褐色至红褐色绒毛。偶有未脱落的花及果实;花蕾管状,稍弯,下半部膨胀,顶部狭长圆形,先端急尖;浆果长圆形,果皮具颗粒状小突起。气微,味淡而涩。
以外层黑褐色、条匀、叶多者为佳。
(3)红花寄生见红花寄生条。
显微鉴别 茎横切面:(1)桑寄生 表皮细胞残存,外被黄色用质层,内含黑棕色物。木柱层由13-15列木栓细胞组成,外侧的6-9列排列整齐、紧密,细胞长17-28μm,宽4-7μm,称为断续排列成环,纤维细胞多角形,壁厚,胞腔狭小;在纤维束的邻近和韧皮射线外侧,常有单个或成群石细胞,与中柱鞘纤维同样构成断续排列的环,石细胞常含有草酸钙方晶。韧皮部略呈半月形,细胞多破碎。形成层排列成环。木质部占整个茎的大部,导管多2-3(-5)个成群,直径30-51μm,木射线宽l-2(-4)列细胞,内含黑棕色物,射线内间或也有石细胞分布。髓部约占茎横切面的1/3,薄壁细胞含有黑棕色物,其间散在的单个石细胞或石细胞群,含有草酸钙方晶。
(2)四川寄生 木栓层为6-12列的木栓细胞,内含棕色物;有时可见皮孔。皮层约占茎的1/6,薄壁细胞常含棕色物。
中柱鞘纤维断续排列成环。韧皮部甚窄狭,多呈半月形。形成层不明显。木质部约占茎的1/2;导管2-5个成群,稀单个散在,周围为木纤维及木薄壁细胞;木射线宽2-6列细胞。髓部细胞壁较厚,微木化,纹孔明显,内含团块状棕色物。皮层、射线和髓部均有石细胞群散在,并常含草酸钙方晶。
(3)红花寄生参见红花寄生条。
叶横切面:(1)桑寄生 上、下表皮均具气孔,细胞小,类长方形。上表皮下具1列下皮细胞;上面栅栏组织3-4列细胞,细胞较长;下面栅栏组织2-3列细胞,细胞类方形,排列整齐、紧密;中间为海绵组织,排列疏松,内含较多的圆形草酸钙小簇晶,并有草酸钙小方晶散在,偶见石细胞。主脉上面隆起,下面突出,维管束3个,外韧形,上下两侧均有纤维束;薄壁细胞间有较多的含草酸钙方晶的石细胞群。
(2)四川寄生 上表皮细胞细小,类圆形,下表皮被多数星状毛;叶肉组织中散有分枝石细胞群,栅栏组织4-5列细胞,海绵组织排列较紧密;主脉上面隆起,下面突出,维管束3个,外韧型,中柱鞘纤维发达,薄壁细胞中有大量含草酸钙方晶的石细胞群(3) 带叶茎枝圆柱形,多分枝,长3-5cm,直径约lcm,细枝和枝梢直径2-3mm。表面粗糙,老枝红褐色或深褐色;小枝及枝梢赭红色,幼枝有的有棕褐色星状毛;表面有众多点状和黄褐色或灰褐色横向皮孔,以及不规则、粗而密的纵纹。质坚脆,易折断,断面不平坦,皮部菲薄,赭褐色,易与木部分离,木部宽阔,淡黄色或土黄色,有放射状纹理,髓部深黄色。叶对生或近对生,易脱落;叶片多破碎,卷缩;完整者卵形至长卵形,长5-8cm,宽2-4cm,黄褐色或茶褐色,侧脉明显,两面均光滑无毛,全缘,厚纸质而脆,嫩叶有的有棕褐色星状毛;叶柄长约5mm,有的有未脱落的花果,花蕾管状,顶部长圆形,急尖,开放时,先端4裂,裂片反折,可见雄蕊4枚及花柱;果梨形,顶端钝圆,下半部渐狭呈长柄状。气清香,味微涩而苦。
粉末特征:桑寄生 淡黄棕色。①石细胞类方形或类圆形,偶有分枝,细胞壁有的三面厚,一面薄,含有草酸钙方晶。②纤维成束,直径约17μm。③具缘纹孔,网纹及螺纹导管多见。偶见叠生星状毛或其碎片。
理化鉴别(1)取本品粗粉10g,加8O%乙醇50ml,加热回流30min,滤过,滤液置水浴上蒸干,残渣加热水10ml使溶解,滤过,滤液加乙醚振摇提取4次,每次15ml,弃去乙醚层,取下层水溶液加醋酸铅饱和溶液至沉淀完全,滤过,滤液加乙醇10ml,加硫酸钠饱和溶液脱铅,滤过,滤液加氯仿振摇提取3次,每次15ml,合并氯仿液,置水浴上浓缩至1ml。取浓缩液点于滤纸上,干后,滴加碱性3,5-二硝基苯甲酸溶液(取二硝基苯甲酸试液与氢氧化钠试液各1ml,混合),不得显紫红色。
【化学成份】四川桑寄生叶中含黄酮类化合物:槲皮素(quercetin),槲皮甙(quercitrin),(艹扁)(艹畜)(avicularin)及少量的右旋儿茶酚(catechol)[1].(2)薄层色谱 取本品粉末5g,加甲醇-水(l:1)60ml,加热回流1h,趁热滤过,滤液浓缩至约20ml,加水10ml稀释,再加稀硫酸约0.5ml,煮沸回流1h后,用醋酸乙酯振摇提取2次,每次30ml,合并醋酸乙酯液,浓缩至约1ml,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槲皮素对照品,加醋酸乙酯溶解,制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用0.5%氢氧化钠制成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甲苯(水饱和)-甲酸乙酯-甲酸(5:4:1)展开,取出,晾干,喷干,喷以5%三氯化铝乙醇溶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药理作用】
槲寄生 对循环和心肌作用的实验研究:1. 对离体心脏的作用: 按Iangendorff的方法,用洛氏液,在80mm水柱和35-37℃灌流离体心脏,用222-400g豚鼠(雄雌均有),40只豚鼠分成四组,即槲寄生组(每1ml含2g生药的注射剂)、垂体后叶素组、垂体后叶素十槲寄生组和槲寄生灌注颤动离体心脏组。两套 灌流管,分别用作灌注洛氏液和不同试验药液。药物稀释于洛氏液中,以杠杆描记心搏幅度表示心缩力。记录心搏率和收集每分钟冠脉流出液。给药前和给药时各连续收集5分钟,取平均每分钟值比较药效。结果相当0.25g生药的槲寄生稀释到100ml洛氏液,可显着增加正常搏动离体心脏的冠脉流量,平均增加97%,这一浓度基本上不影响心搏率。 1.2.对制备的大白鼠心肺标本的作用: 按一般常规的研究心功能变化的方法,采用大白鼠心肺制备标本进行实验。结果在两个剂量组中,即20ml血源中注入相当1g和0.4g生药的槲寄生注射液。结果用药后在外周阻力不变的条件下,每分钟心输出量基本不变,血压也保持稳定。两组均减慢心率,从而增加每搏心输出量。用药后对心率和每搏输出量的作用,1分钟时最明显,此后作用逐步减弱。两个剂量组的作用类似,大剂量组作用略强。
3.对犬冠脉流量及主动脉流量的影响: 用平均体重12.1kg的犬5只,麻醉后开胸剥离左冠状动脉回旋支及主动脉弓升支基部剥离脂肪组织,放置MF-26型电磁流量计探头。同时记录左回旋支及主动脉流量,观察槲寄生注射剂对冠脉循环和体循环的影响。药物按12.5mg总黄酮/Kg体重,用电子恒速灌注泵由股静脉注射以25mg/分钟速度注入。结果槲寄生明显降低动脉压,减慢心率。在停药后1分钟时明显增加冠脉流量(从左旋支看,维持时间短暂,5分钟后就逐步回到用药前水平。且对每分和每博输出量有增加的趋势,至停药后25分钟达到顶点。
4.对冠脉动力及心肌耗氧量的影响: 犬6只(4, 2),平均体重11.8kg。麻醉后开胸行人工呼吸,经有心耳作冠状窦插管,以10mg/kg体重全身肝素化,按KaBepNHa M B装 置测定冠状窦流量。同时从冠状窦和一侧股动脉取血,并立即用测氧仪测定血氧分压,按有关公式计算。用电子恒速灌注泵由股静脉注射适当补液;给药。槲寄生按25mg总黄酮/分钟注入,总量为20mg/kg体重。结果给药后冠脉流量有增加的趋势,但无显着性意义。冠脉阻力下降,至给药后15分钟时下降更显着。槲寄生给药后,能降低心肌耗氧量和心肌氧利用率。但明显降低的时间短暂。
2.抗心律失常作用:2.1.对大鼠静脉注射垂体后叶素注射液所致心律失常的预防作用: 大鼠体重190-300g,腹腔注射戊巴比妥钠45mg/kg麻醉后,取仰卧位用针状电极插入四肢皮下、记录心电图Ⅱ导程。分离股静脉注射并插管供注射药物用。用药组预先注射槲寄生注射液1ml/kg(每1ml含生药 2g,相当含槲寄生总黄酮10mg),45秒后记录心电图。记录毕即注射垂体后叶素1单位/kg,并连续描记心电图1分钟,以后在2、3、5、10、15、20和30分钟时分别进行记录。对照组用等量生理盐水代替后叶素注射液。注射脑垂体后叶素后,心电图先呈T波高尖,ST段抬高等心脏缺血表现,继之出现各种心律不齐,主要为室性早搏,其次为窦性心律不齐和心动过缓,少数可见房室传导阻滞、窦性停搏等现象。这些异常大多出现于注射后1分钟。槲寄生注射液对这些心电图变化有明显预防作用。主要表现为心电图异常变化程度减轻、异常节律维持。
2.2.对豚鼠恒速滴注哇巴因引起心律失常的拮抗作用: 豚鼠麻醉后分离时静脉并插管供滴注药物用。对照组将1ml哇巴因稀释成20ml,每1ml含哇巴因25μg进行滴注。给药组在上述溶液中加槲寄生注射液6ml(每1ml 含生药6g)。滴注用电子微量泵进行,记录滴注开始后各种心律失常出现时间,然后根据豚鼠体重和滴速计算产生心律失常所需的哇巴因剂量。 在出现室性早搏前,两组豚鼠均先出现窦性心律不齐、窦性心律过缓、PR间期延长、房室传导阻滞等心电图变化。槲寄生和哇巴因同时滴注后,哇巴因引起室颤及致死的剂量有增加趋势,但未达统计显着水平,若加大槲寄生剂量,可能对哇巴因所致心律失常会有较明显的拮抗作用。
2.3.对大鼠静脉注射乌头碱或氯化钙诱发心律失常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槲寄生注射液对乌头碱或氯化钙诱发的心律失常无预防作用,甚至可能加剧两药引起的心律失常。 更多:https://www.bmcx.com/
3.防治急性心肌梗塞:3.1.改善心肌氧耗的实验观察家兔28只,体重2.596±0.363kg。分假手术对照组、单纯冠状动脉结扎组和槲寄生防治组,除组间对照外,同时在自身心脏各取A、B两区作自身对照。槲寄生防治组每兔用2ml槲寄生注射液。心肌耗氧量采用氧电极测氧法。结果在8只正常未经结扎的假手术对照组的A区,虽经开胸,穿针引线但未予结扎。其A区(拟梗塞区)的氧耗值为62.813±6.205mm HgO2,而B区(正常对照区)为67.125±5.580mm HgO2二者经统计分析无显着差异(P>0.05)。在12只梗塞组家兔中,A区(梗塞区)一经结扎后,其氧耗值远远高于B。
3.2.对豚鼠恒速滴注哇巴因引起心律失常的拮抗作用: 豚鼠麻醉后分离时静脉并插管供滴注药物用。对照组将1ml哇巴因稀释成20ml,每1ml含哇巴因25μg进行滴注。给药组 在上述溶液中加槲寄生注射液6ml(每1ml 含生药6g)。滴注用电子微量泵进行,记录滴注开始后各种心律失常出现时间,然后根据豚鼠体重和滴速计算产生心律失常所需的哇巴因 剂量。在出现室性早搏前,两组豚鼠均先出现窦性心律不齐、窦性心律过缓、PR间期延长、房室传导阻滞等心电图变化。槲寄生和哇巴因同时滴注后,哇巴因引起室颤及致死的剂量有增加趋势,但未达统计显着水平,若加大槲寄生剂量,可能对哇巴因所致心律失常会有较明显的拮抗作用。
3.3.对大鼠静脉注射乌头碱或氯化钙诱发心律失常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槲寄生注射液对乌头碱或氯化钙诱发的心律失常无预防作用,甚至可能加剧两药引起的心律失常。
4.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4.1.对ADP、胶原、凝血酶和花生四烯酸钠盐(AA一Na)诱导血小板聚集的影响: 槲寄生注射液(上海中药一厂生产),每毫升含总甙10mg(相当于2g生药)。对照药用乙酰水杨酸和丹参注射液(南京中药厂生产)。动物采用大耳白兔,实验结果表明,药物管内分别加入槲寄生(以总甙计)1.6、3.2和6.4mg/ml 时,对ADP、凝血酶和AA一N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均呈明显的抑制作用,槲寄生3.2和6.4mg/ml时对胶原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亦有明显的作用。上述 的效果与乙酰水杨酸(8mg/ml)和丹参注射液(以生药计:250mg/ml)相仿。
4.2.对血小板内cAMP、cGMP水平的影响: 槲寄生(总甙10mg/ml PRP)能显着升高血小板内cAMP水平,同时降低血小板内cGMP水4.3.对血小板前列腺素代谢产物TXA2(Thromboxane A2)和MDA(Malondialdehyde) 的影响: 槲寄生可显着减弱TXA2样物质引起的兔主动脉条收缩幅度,抑制收缩率达36.14%。因此槲寄生具有抑制血小板TXA2样物质生物合成的作用。体内注射槲寄生总甙4mg/kg能显着抑制AA一Na转化代谢后产生的MDA,MDA含量减少时光密度值明显下降,作用强度与乙酰水杨酸相似。
5.对缺血心肌中环核苷酸含量的影响:缺血心肌中cAMP的增高是心律失常产生的原因,为此,降低缺血心肌中的cAMP或阻断其作用的有害环节,便可能对抗心律失常,减轻心肌缺血的程度,cAMP的作用还受到cGMP的影响,cAMP/cGMP比值对心肌细胞功能的调节具有重要意义。槲寄生注射液每支2ml(50mg)、氚标记环核苷酸、3H一cAMP(37 ci/mmol),3H一cGMP(15ci/mmol)、大白鼠体重377±83.9g,cAMP和cGMP的测定参照改良Gilman放射性蛋白竞争结合法。
结果:5.1.大白鼠心肌组织的正常值:左室cAMP的含量为1.33±0.41(pmol/ml 湿组织、M±SE,以下数值的单位同此)。右室为0.94±0.19,左室心肌cGMP的含量为0.11±0.02,右室为0.12±0.02,与文献报道的大鼠心肌cAMP含量0.9-2.7cGMP含量0.04-0.24 相近。
5.2.心肌梗塞实验:5.2.1.cAMP的变化:各组实验于15分钟、1小时、5小时测得的缺血和非缺血心肌中cAMP的含量如表10。心肌梗塞组缺血1小心肌中cAMP的含量较非缺血心肌及对照组假设缺血心肌显着增高(P<0.05),而在15分钟和5小时各组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应用槲寄生后,所有各组心肌组织中cAMP含量均降低或呈降低倾向。其中以缺血1小时心肌cAMP含量降低尤为明显(P<0.05)。心肌梗塞缺血1小时心肌cGMP含量较对照组假设缺血1小时心肌有增高倾向(0.05<P< 0.1),P接近0.05,在15分钟和5小时两时刻上比较,心肌梗塞与对照组各心肌组织eGMP含量无显着差异。应用槲寄生后,1小时和5小时非缺血心肌(NMIH)cGMP含量较心肌梗塞非缺血心肌(NMI)呈降低倾向(0.05<P<0.1)。
5.2.2.cAMP/cGMP比率的变化:各组实验于15分钟、1小时和5小时求得的缺血和非缺血心肌中cAMP/cGMP的比心肌梗塞组缺血1小时心肌中cAMP/cGMP比值较非缺血心肌(NMI)显着增高,较对照组假设缺血心肌(MIS)有增高倾向(0.05<P<0.1)。而在15分钟和5小时各间比较无显着差异。56各组心肌cAMP/cGMP比值一般较15分钟和l小时的各组值稍高。应用槲寄生后,缺血区心肌l小时 cAMP/cGMP比值较心肌梗塞组缺血l小时心肌组的cAMP/cGMP比值有降低倾向(0.05<P<0.1)。
6.对实验性高血压逆转后脑啡呔含量的影响:实验用Wistar纯种大鼠,体重150-250g,置恒温环境,普通饲料喂养。麻醉后切除左肾,每只大鼠每周二次皮下注射 DOCA(醋酸脱氧皮质酮)5mg,同时饮1%食盐溶液。采用尾容积法于每周固定时间测大鼠清醒状态下收缩压(SBP)一次。6周末时如SBP高于自身手术前水平20mmHg,且SBP>120mmHg者确定为高血压大鼠。
然后将高血压大鼠随机分为:6.1.DOCA盐6周组,n=10,6周末断头处死。
6.2.DOCA盐12周组,n=8,继续皮下注射 DO- CA与饮盐水。
6.3.逆转对照组,n=8,停止皮下注射 DOCA与饮盐水。
6.4.逆转槲寄生组,n=9,停止皮下注射 DOCA与饮盐水。每天用槲寄生浓缩煎液(5g生药/只)灌胃。6.2.,6.(4.)组在12周末时断头处死。另取同月龄大鼠不进行任何处理,分别于6周和12周(n=8)断头处死,作为正常组。 处死后,取脑置于煮沸生理盐水中加热4分钟左右,按自然界线分离出脑干、纹状体与下丘脑,称重,制备脑组织匀浆。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上述脑区的甲脑啡肽(MEK)和亮脑啡肽(LEK)含量,以pg/mg脑组织湿重表示之。数据统计以X±SD表示,用方差分析(F值)和t测验比较显着性差异。结果:正常大鼠6周与12周时SBP分别是93.4±15.2、105.4±14.9mmHg。切除左肾的大鼠,在皮下注射DOCA与饮盐水后3-4周血压迅速上升。6周末时SBP为 155.4/21.7mmHg。逆转对照组与逆转槲寄生组在停止皮下注射 DOCA与饮1嗡?wk内血压 均明显下降。逆转槲寄生组12周小时SBP为107±17.5mmHg,回复到正常组水平,逆转对照组血压虽然也下降,但12周时SBP 124.9±13.4mmHg,仍显着高于正常组(t=2.88, P<O.05) 各组大鼠不同脑区MEK和LEK含量见表13。结果表明正常大鼠MEK与LEK在脑干、纹状体与下丘脑部位含量略有不同,纹状体与下丘脑啡肽含量较高,脑干则较低。正常 6周与12周比较,脑啡肽含量无显着变化(P>0.05),提示脑啡肽在正常时是一种含量相对较恒定的中枢神经介质。在DOCA盐性高血压大鼠,脑干与纹状体的EK,无论是MEK 或LEK都有显着升高(P<0.01),相反地下丘脑MEK显着降低(P<0.01),这种改变在12周比6周更为明显。实验发现在逆转对照组,各脑区MEK与LEK含量仍维持这种升高或降低状态,然而,在逆转槲寄生组,各脑区MEK与LEK均全部恢复正常水平。显示槲寄生对DOCA盐高血压大鼠中枢脑啡肽异常改变的双向调节作用。
7.对免疫作用的影响: 含有植物凝集素的槲寄生提取物和胸腺提取物等混合,可用于肿瘤治疗中,作为促进细胞分裂免疫刺激剂以控制和调整免疫系统。
【毒性】毒性 萹蓄甙对小鼠腹腔注射,半数致死量为1.173g/kg,毒性很小,小鼠中毒后,由于阵挛性惊厥,致呼吸停止而死。桑寄生煎剂小鼠腹腔注射的半数致死量为11.24g/kg。
【炮制】原药用水洗净,润透,切段,晒干。生用或酒炒用。
【性味】苦;甘;性平
【归经】肝;肾经
【功能主治】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湿;安胎。主腰膝酸痛;筋骨痿弱;肢体偏枯;风湿痹痛;头错目眩;胎动不安,崩漏下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或入丸、散;或浸酒;或捣汁服。外用:适量,捣烂外敷。
【附方】①治腰背痛,肾气虚弱,卧冷湿地当风所得: 独活三两,寄生、杜仲、牛膝、细辛、秦艽、茯苓、桂心、防风、芎穷、人参、甘草、当归、芍药、干地黄各二两。上十五味细挫,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温身勿冷也。(《干金方》独活寄生汤)②治妊娠胎动不安心腹刺痛: 桑寄生一两半,艾叶半两(微炒),阿胶一两(捣碎,炒令黄燥)。上药,挫,以水一大盏半,煎至一盏,去滓。食前分温三服。(《圣惠方》)③治下血止后,但觉丹田元气虚乏,腰膝沉重少力: 桑寄生,为末。每服一钱,非时白汤点服。(《杨氏护命方》)④治毒痢脓血,六脉微小,并无寒热: 桑寄生二两,防风、大草二钱半,炙甘草三钱。为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煎八分,和滓服。(《杨氏护命方》)⑤治漏气: 生桑寄生捣汁一盏。服之。(《濒湖集简方》)
【各家论述】
1.《本草蒙答》:凡风湿作痛之症,古方每用独活寄生汤煎调。川续断与桑寄生气味略异,主治颇同,不得寄生,即加续断。
2.《本草经疏》:桑寄生,其味苦甘,其气平和,不寒不热,固应无毒。详其主治,一本于桑,抽其精英,故功用比桑尤胜。腰痛及小儿背强,皆血不足之候,痈肿多由于营气热。肌肤不充,由于血虚。齿者,骨之余也,发者,血之余也,益血则发华,肾气足则齿坚而发眉长。血盛则胎自安。女子崩中及内伤不足,皆血虚内热之故。产后余疾,皆由血分,乳汁不下,亦由血虚。金疮则全伤于血。上来种种疾病,莫不悉由血虚有热所发,此药性能益血,故并主之也。兼能核湿,故亦疗痹。
3.《本经逢原》:寄生得桑之余气而生,性专祛风逐湿,通调血脉,故《本经》取治妇人腰痛,小儿背强等病,血脉通调而肌肤眉须皆受其荫,即有痈肿,亦得消散矣。
4.《本草求真》:桑寄生,号为补肾补血要剂。缘肾主骨,发主血,苦人肾,肾得补则筋骨有力,不致屡痔而酸感矣。甘补血,血得补则发受其灌荫而不桔脱落矣。故凡内而腰痛、筋骨笃疾、胎堕,外而金疮、肌肤风湿,何一不借此以为主治乎。
5.《本经》:主腰痛,小儿背强,痈肿,安胎,充肌肤,坚发、齿,长须眉。
6.《别录》:主金疮,去痹,女子崩中.内伤不足,产后余疾,下乳计。
7.《药性论》:能令胎牢固,主怀妊漏血不止。
8.《日华子本草》:助筋骨,益血脉。
9.《滇南本草》:生槐树者,主治大肠下血、肠风带血、痔漏。生桑树者,治筋骨疼痛,走筋络,风寒湿瘦。生花椒树者,治脾胃寒冷,呕吐恶心翻胃;又用治梅疮毒,妇人下元虚寒或崩漏。
10.《本草蒙签》:散疮疡,追风湿,却背强腰痛。
11.《生草药性备要》:消热,滋补,追风。养血散热,作茶饮,舒筋活络。
12.《玉揪药解》:治痢疾。
13.《医林纂要》:坚肾泻火。
14. 《本草再新》:补气温中,治阴虚,壮阳道,利骨节,通经水,补血和血,安胎定痛。
15.《药材学》:治动脉硬化性高血压。
16.《辽宁经济植物志》:治郁血性肾炎,月经困难,咯血,瘰疬,心脏诸病及早期肺病。
17.《湖南药物志》:治肝风昏眩,四肢麻木,酸痛,内伤咳嗽,小儿抽搐。
18.《广西药植名录》:除风湿,消肿,清热,祛痰,顺气,止咳。治痢疾,疮疥,吐血,子宫脱垂。
【临床应用】
1.桑寄生:1.1.治疗冠心病心绞痛: 将桑寄生制成冲剂,每包相当于生药1.3两。日服2次,每次0.5包,少数病例每次l包。观察54例,疗程4周至5个月不等。治疗期间,有高血压者继续服降压药,原用复方硝酸甘油者,仍继续服用。结果心绞痛症状改善的有效率为76绍,其中显效(心绞痛程度减轻二级)率占2吐露;心电图改善有效率为县攻谣,显效者占25%。另报道,桑寄生对降低胆图醇亦有一定作用。
1.2.治疗冻伤: 取桑寄生1斤,加蒸馏水10斤,煮沸3分钟,过滤,滤液用文火熬制成膏。l度冻伤用桑寄生膏2.5g,加入蒸馏水35ml,酒精8ml,白陶土4.5g,混合后涂敷患处(不能用于溃疡面);H、m度冻伤用桑寄生膏3g,加入甘油10g,单软膏35g,锌氧粉2g,调匀敷于局部。药物配制时须摈处方顺序购,。
2.柿寄生:治疗精神分裂症: 取干柿寄生茎2份、叶1份,加水浸煮2次,合并煎液过滤,浓缩成50形煎剂供口服;或用干柿寄生茎2份、叶 l份,加工制成注射液(每毫升相当于生药4g),供肌肉注射。煎剂和注射液1次给药量相当于生药0.5-1.5g/kg体重。有关治疗步骤,药物显效时间,疗程及疗程间隙时间,药物剂量的掌握等,均与马桑相同(可参见马桑条)。临床观察2酗例(其中10天例合并其他方法治疗),痊愈(疗效标准同马桑,下同)78例,显着好转5天例,好转55例,无效68例。总有效率73.4%,痊愈串30.6%。其中单独用柿寄生制剂治疗的151例的疗效为: 痊愈40例,显着好转91例,好转29例,无效51例。表明治疗本病具有肯定效果,而与原有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一些方法配合,更可进一步促进疗效的提高。治疗中检查肝功能,在140例中32例有明显改变,但未出现黄痘、肝区疼痛等急性中毒性肝炎表现,而少数病例有厌食及肝肿大。尿检少数病例有少量红、自细胞及微量蛋白,几天后自行恢复。治程中有8例出现期外收缩,历时很短;3例出现实性心动过缓。
【摘录】《中华本草》
1.《神农本草经》:桑寄生实,明目。
2. 陶弘景:桑上者名桑上寄生尔。诗人云,施于松上翅方家亦有用杨上、枫上者,则各随其树名之,形类犹是-般但根津所因处为异。
3.《唐本草》:桑上寄生,寄生槲、榉、柳、水杨、枫等树上,子黄、大如小枣子。惟虢州有桑上者,子汁甚粘,核大似小豆。叶无阴阳,如细柳叶,厚肌。茎粗短。
4.《蜀本草》:诸树多有寄生,茎叶并相似。叶如桶而厚,软茎如槐而肥脆。
【拼音名】Sānɡ Jì Shēnɡ
【别名】茑、寓木、宛童、桑上寄生、寄屑、寄生树、茑木
【来源】
药材基源:为桑寄生科植物桑寄生、四川寄生、红花寄生、毛叶钝果寄生的枝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Taxillus chinensis(DC.)Danser[Loranthus chinensis Dc.]2.Taxillus sutchuenensis(Lecomte)Danser[Lo-ranthus sutchuenensis Lecomte]3.Scurrula parasitica L.[Loranthus scurrula L.;L.parasiticus(L.)Merr.]
采收和储藏:冬季至次春季采割,除去粗茎,切段干燥,或蒸后干燥。
【原形态】
1.灌木,高0.5-1m。嫩枝、叶密被锈色星状毛,有时具疏生叠生星状毛,后变无毛;小枝灰褐色,具细小皮孔。叶对生或近对生;叶柄长8-10mm;叶片厚纸质,卵形至长卵形,长2. 5-6cm,宽1.5-4cm,先端圆钝,基部楔形或阔楔形;侧脉3-4对,略明显。伞形花序,1-2个腋生或生于小枝已落叶腋部,具花l-4朵,通常2朵,花序和花被星状毛,总花梗长2-4mm;花梗长6-7mm;苞片鳞片状;花褐色;花托椭圆形或卵球形;副萼环状;花冠花蕾时管状,长2.5-2.7cm,稍弯,下半部膨胀,顶端卵球形,裂片4,匙形,反折;花丝比花药短2/3,药室具横隔;花盘杯状;花柱线形,柱头头状。浆果椭圆状或近球形,果皮密生小瘤体,被疏毛,成熟果浅黄色,长达1cm,果皮变平滑。花、果期4月至翌年1月。
2.本种与桑寄生的区别为:嫩叶、枝密被褐色或红褐色星状毛,小枝黑色。总状花序密集呈伞形;花红色;柱头圆锥状。浆果黄绿色,果皮具颗粒状体,被疏毛。花期6-8月。
3.1.灌木,高0.5-lm。嫩枝、叶密被锈色星状毛,稍后毛全脱落变无毛;小枝灰褐色,具皮孔。叶对生或近对生,厚纸质;叶柄长5-6mm;叶片卵形至长卵形,长5-8cm,宽2-4cm,先端钝,基部阔楔形;侧脉5-6对,两面均明显。总状花序,1-2(-3)腋生或生于小枝已落叶腋部,各部分均被褐色毛,花序梗和花序轴共长2-3mm,具花3-5(-6)朵,花红色,密集;花梗长2-3mm;苞片三角形;花托陀螺状,长2-2.5mm;副萼环状,全缘;花冠花蕾时管状,长2-2.5cm,稍弯,下半部膨胀,顶部椭圆状,开花时顶部4裂,裂片披针形,长5-8mm,反折;花柱线状,柱头头状。浆果梨形,长约10mm,直径约3mm,下半部骤狭呈长柄状,红黄色,果皮平滑。花、果期10月至翌年1月。
4.与前三种的区别在于:成长叶下面被灰黄色、黄褐色或褐色绒毛,嫩枝、叶、花序和花均密被叠生星状毛或星状毛。总状花序;花2-5朵密集呈伞形;花冠长1.2-1.8cm,红黄色。浆果椭圆形,两端圆钝,淡黄色,果皮粗糙,具疏生星状毛。花期8-11月,果期翌年4-5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1.生于海拔20-400m的平原或低山常绿阔叶林中,寄生于桑树、桃树、李树、龙眼、荔枝、杨桃、油茶、油桐、橡胶树、榕树、木棉、马尾松或水松等多种植物上。
2.生于海拔500-1900m的山地阔叶林中,寄生于桑树、梨树、李树、梅树、油茶、厚皮香、漆树、核桃或栎属、柯属、水青冈属、桦属、楱属等植物上。
3. 生于海拔20-1000(-2800)m的沿海平原或山地常绿阔叶林中,寄生于袖树、橘树、柠檬、黄皮、桃树、梨树或山茶科、大戟科、夹竹桃科、榆科、无患子科或马桑等植物上,稀寄生于云南油杉、干香柏上。
4.生于海拔300-1300m的山地、丘陵或河谷盆地阔叶林中,寄生于桑树、油茶、樟树或栎属、柳属植物上。
资源分布:1.分布于福建、广东、广西等地。
2.分布于中南、西南及山西、陕西、甘肃、浙江、江西、福建、台湾等地。
3. 分布于西南及江西、福建、台湾、湖南、广东、广西等地。
4.分布于西南及陕西、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西等地。
【性状】
性状鉴别 (1)桑寄生 带叶茎枝圆柱形,有分枝,长30-40cm,粗枝直径0.5-1cm,细枝或枝梢直径2-3mm。表面粗糙,嫩枝顶端被有锈色毛绒,红褐色或灰褐色,有多数圆点状、黄褐色或灰黄色皮孔和纵向细皱纹,粗枝表面红褐色或灰褐色,有突起的枝痕和叶痕。质坚脆,易折断,断面不平坦,皮部薄,深棕褐色,易与木部分离;木部宽阔,几占茎的大部,淡红棕色;髓射线明显,放射状;髓部小形,色稍深。叶易脱落,仅少数残留茎上,叶片常卷缩、破碎,完整者卵圆形至长卵形,长3-6cm,宽2.5-4cm,先端钝圆,基部圆形成宽楔形,茶褐色或黄褐色,全缘,侧脉3-4对,略明显,幼叶有锈色绒毛,近革质而脆,易破碎;叶柄长0.5-1cm。花、果常脱落;花蕾管状,稍弯,顶部卵圆形,被锈色绒毛;浆果长间形,红褐色,密生小瘤体。气微,味淡、微涩以枝细、质嫩。红褐色、叶多者为佳。
(2)四川寄生 带叶茎技圆柱形,有分枝,长30-50cm,粗枝直径约1cm,细枝和枝梢2-3mm。表面粗糙,黑褐色或灰褐色,有纵向细皱纹、裂纹和点状的黄褐色皮孔;小枝及枝梢上密被黄褐色或红褐色绒毛。质坚硬,易折断,断面不平坦,皮部薄,棕褐色,易与木部分离;木部宽阔,几占茎的大部,黄褐色或黄白色;髓射线明显;髓部色稍深。叶多数已脱落,叶片大多破碎或卷缩,完整叶片长椭圆形、长卵形或卵形,长5-8cm,宽3-4.5cm,先端钝圆,基部圆形成宽楔形,茶褐色或黄褐色,全缘,侧脉3-4对,略明显,幼叶有锈色绒毛,近革质而脆,易破碎;叶柄长0.5-1cm。花、果常脱落;花蕾管状,稍弯,顶部卵圆形,被锈色绒毛;浆果长间形,红褐色,密生小瘤体。气微,味淡、微涩以枝细、质嫩。红褐色、叶多者为佳。
(2)四川寄生 带叶茎技圆柱形,有分枝,长30-50cm,粗枝直径约1cm,细枝和枝梢2-3mm。表面粗糙,黑褐色或灰褐色,有纵向细皱纹、裂纹和点状的黄褐色皮孔;小枝及枝梢上密被黄褐色或红褐色绒毛。质坚硬,易折断,断面不平坦,皮部薄,棕褐色,易与木部分离;木部宽阔,几占茎的大部,黄褐色或黄白色;髓射线明显;髓部色稍深。叶多数已脱落,叶片大多破碎或卷缩,完整叶片长椭圆形、长卵形或卵形,长5-8cm,宽3-4.5cm,先端钝圆,基部圆形成宽楔形,茶褐色或黄褐色,全缘,侧脉3-4对,略明显,幼叶有锈色绒毛,近革质而脆,易破碎;叶柄长0.5-1cm。花、果常脱落;花蕾管状,稍弯,顶部卵圆形,被锈色绒毛;浆果长间形,红褐色,密生小瘤体。气微,味淡、微涩。
以枝细、质嫩。红褐色、叶多者为佳。
(2)四川寄生 带叶茎技圆柱形,有分枝,长30-50cm,粗枝直径约1cm,细枝和枝梢2-3mm。表面粗糙,黑褐色或灰褐色,有纵向细皱纹、裂纹和点状的黄褐色皮孔;小枝及枝梢上密被黄褐色或红褐色绒毛。质坚硬,易折断,断面不平坦,皮部薄,棕褐色,易与木部分离;木部宽阔,几占茎的大部,黄褐色或黄白色;髓射线明显;髓部色稍深。叶多数已脱落,叶片大多破碎或卷缩,完整叶片长椭圆形、长卵形或卵形,长5-8cm,宽3-4.5cm,先端钝,基部圆形,上面光滑,茶褐色或黄褐色,稀为绿褐色,下面密被黄褐色至红褐色毡毛,或淡褐色至灰白色毡毛(变种),全缘,叶脉羽状,侧脉4-5对,上面略明显,革质而脆,易破碎;叶柄长约0.5-1cm,或已脱落,密被黄褐色至红褐色绒毛。偶有未脱落的花及果实;花蕾管状,稍弯,下半部膨胀,顶部狭长圆形,先端急尖;浆果长圆形,果皮具颗粒状小突起。气微,味淡而涩。
以外层黑褐色、条匀、叶多者为佳。
(3)红花寄生见红花寄生条。
显微鉴别 茎横切面:(1)桑寄生 表皮细胞残存,外被黄色用质层,内含黑棕色物。木柱层由13-15列木栓细胞组成,外侧的6-9列排列整齐、紧密,细胞长17-28μm,宽4-7μm,称为断续排列成环,纤维细胞多角形,壁厚,胞腔狭小;在纤维束的邻近和韧皮射线外侧,常有单个或成群石细胞,与中柱鞘纤维同样构成断续排列的环,石细胞常含有草酸钙方晶。韧皮部略呈半月形,细胞多破碎。形成层排列成环。木质部占整个茎的大部,导管多2-3(-5)个成群,直径30-51μm,木射线宽l-2(-4)列细胞,内含黑棕色物,射线内间或也有石细胞分布。髓部约占茎横切面的1/3,薄壁细胞含有黑棕色物,其间散在的单个石细胞或石细胞群,含有草酸钙方晶。
(2)四川寄生 木栓层为6-12列的木栓细胞,内含棕色物;有时可见皮孔。皮层约占茎的1/6,薄壁细胞常含棕色物。
中柱鞘纤维断续排列成环。韧皮部甚窄狭,多呈半月形。形成层不明显。木质部约占茎的1/2;导管2-5个成群,稀单个散在,周围为木纤维及木薄壁细胞;木射线宽2-6列细胞。髓部细胞壁较厚,微木化,纹孔明显,内含团块状棕色物。皮层、射线和髓部均有石细胞群散在,并常含草酸钙方晶。
(3)红花寄生参见红花寄生条。
叶横切面:(1)桑寄生 上、下表皮均具气孔,细胞小,类长方形。上表皮下具1列下皮细胞;上面栅栏组织3-4列细胞,细胞较长;下面栅栏组织2-3列细胞,细胞类方形,排列整齐、紧密;中间为海绵组织,排列疏松,内含较多的圆形草酸钙小簇晶,并有草酸钙小方晶散在,偶见石细胞。主脉上面隆起,下面突出,维管束3个,外韧形,上下两侧均有纤维束;薄壁细胞间有较多的含草酸钙方晶的石细胞群。
(2)四川寄生 上表皮细胞细小,类圆形,下表皮被多数星状毛;叶肉组织中散有分枝石细胞群,栅栏组织4-5列细胞,海绵组织排列较紧密;主脉上面隆起,下面突出,维管束3个,外韧型,中柱鞘纤维发达,薄壁细胞中有大量含草酸钙方晶的石细胞群(3) 带叶茎枝圆柱形,多分枝,长3-5cm,直径约lcm,细枝和枝梢直径2-3mm。表面粗糙,老枝红褐色或深褐色;小枝及枝梢赭红色,幼枝有的有棕褐色星状毛;表面有众多点状和黄褐色或灰褐色横向皮孔,以及不规则、粗而密的纵纹。质坚脆,易折断,断面不平坦,皮部菲薄,赭褐色,易与木部分离,木部宽阔,淡黄色或土黄色,有放射状纹理,髓部深黄色。叶对生或近对生,易脱落;叶片多破碎,卷缩;完整者卵形至长卵形,长5-8cm,宽2-4cm,黄褐色或茶褐色,侧脉明显,两面均光滑无毛,全缘,厚纸质而脆,嫩叶有的有棕褐色星状毛;叶柄长约5mm,有的有未脱落的花果,花蕾管状,顶部长圆形,急尖,开放时,先端4裂,裂片反折,可见雄蕊4枚及花柱;果梨形,顶端钝圆,下半部渐狭呈长柄状。气清香,味微涩而苦。
粉末特征:桑寄生 淡黄棕色。①石细胞类方形或类圆形,偶有分枝,细胞壁有的三面厚,一面薄,含有草酸钙方晶。②纤维成束,直径约17μm。③具缘纹孔,网纹及螺纹导管多见。偶见叠生星状毛或其碎片。
理化鉴别(1)取本品粗粉10g,加8O%乙醇50ml,加热回流30min,滤过,滤液置水浴上蒸干,残渣加热水10ml使溶解,滤过,滤液加乙醚振摇提取4次,每次15ml,弃去乙醚层,取下层水溶液加醋酸铅饱和溶液至沉淀完全,滤过,滤液加乙醇10ml,加硫酸钠饱和溶液脱铅,滤过,滤液加氯仿振摇提取3次,每次15ml,合并氯仿液,置水浴上浓缩至1ml。取浓缩液点于滤纸上,干后,滴加碱性3,5-二硝基苯甲酸溶液(取二硝基苯甲酸试液与氢氧化钠试液各1ml,混合),不得显紫红色。
【化学成份】四川桑寄生叶中含黄酮类化合物:槲皮素(quercetin),槲皮甙(quercitrin),(艹扁)(艹畜)(avicularin)及少量的右旋儿茶酚(catechol)[1].(2)薄层色谱 取本品粉末5g,加甲醇-水(l:1)60ml,加热回流1h,趁热滤过,滤液浓缩至约20ml,加水10ml稀释,再加稀硫酸约0.5ml,煮沸回流1h后,用醋酸乙酯振摇提取2次,每次30ml,合并醋酸乙酯液,浓缩至约1ml,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槲皮素对照品,加醋酸乙酯溶解,制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用0.5%氢氧化钠制成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甲苯(水饱和)-甲酸乙酯-甲酸(5:4:1)展开,取出,晾干,喷干,喷以5%三氯化铝乙醇溶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药理作用】
槲寄生 对循环和心肌作用的实验研究:1. 对离体心脏的作用: 按Iangendorff的方法,用洛氏液,在80mm水柱和35-37℃灌流离体心脏,用222-400g豚鼠(雄雌均有),40只豚鼠分成四组,即槲寄生组(每1ml含2g生药的注射剂)、垂体后叶素组、垂体后叶素十槲寄生组和槲寄生灌注颤动离体心脏组。两套 灌流管,分别用作灌注洛氏液和不同试验药液。药物稀释于洛氏液中,以杠杆描记心搏幅度表示心缩力。记录心搏率和收集每分钟冠脉流出液。给药前和给药时各连续收集5分钟,取平均每分钟值比较药效。结果相当0.25g生药的槲寄生稀释到100ml洛氏液,可显着增加正常搏动离体心脏的冠脉流量,平均增加97%,这一浓度基本上不影响心搏率。 1.2.对制备的大白鼠心肺标本的作用: 按一般常规的研究心功能变化的方法,采用大白鼠心肺制备标本进行实验。结果在两个剂量组中,即20ml血源中注入相当1g和0.4g生药的槲寄生注射液。结果用药后在外周阻力不变的条件下,每分钟心输出量基本不变,血压也保持稳定。两组均减慢心率,从而增加每搏心输出量。用药后对心率和每搏输出量的作用,1分钟时最明显,此后作用逐步减弱。两个剂量组的作用类似,大剂量组作用略强。
3.对犬冠脉流量及主动脉流量的影响: 用平均体重12.1kg的犬5只,麻醉后开胸剥离左冠状动脉回旋支及主动脉弓升支基部剥离脂肪组织,放置MF-26型电磁流量计探头。同时记录左回旋支及主动脉流量,观察槲寄生注射剂对冠脉循环和体循环的影响。药物按12.5mg总黄酮/Kg体重,用电子恒速灌注泵由股静脉注射以25mg/分钟速度注入。结果槲寄生明显降低动脉压,减慢心率。在停药后1分钟时明显增加冠脉流量(从左旋支看,维持时间短暂,5分钟后就逐步回到用药前水平。且对每分和每博输出量有增加的趋势,至停药后25分钟达到顶点。
4.对冠脉动力及心肌耗氧量的影响: 犬6只(4, 2),平均体重11.8kg。麻醉后开胸行人工呼吸,经有心耳作冠状窦插管,以10mg/kg体重全身肝素化,按KaBepNHa M B装 置测定冠状窦流量。同时从冠状窦和一侧股动脉取血,并立即用测氧仪测定血氧分压,按有关公式计算。用电子恒速灌注泵由股静脉注射适当补液;给药。槲寄生按25mg总黄酮/分钟注入,总量为20mg/kg体重。结果给药后冠脉流量有增加的趋势,但无显着性意义。冠脉阻力下降,至给药后15分钟时下降更显着。槲寄生给药后,能降低心肌耗氧量和心肌氧利用率。但明显降低的时间短暂。
2.抗心律失常作用:2.1.对大鼠静脉注射垂体后叶素注射液所致心律失常的预防作用: 大鼠体重190-300g,腹腔注射戊巴比妥钠45mg/kg麻醉后,取仰卧位用针状电极插入四肢皮下、记录心电图Ⅱ导程。分离股静脉注射并插管供注射药物用。用药组预先注射槲寄生注射液1ml/kg(每1ml含生药 2g,相当含槲寄生总黄酮10mg),45秒后记录心电图。记录毕即注射垂体后叶素1单位/kg,并连续描记心电图1分钟,以后在2、3、5、10、15、20和30分钟时分别进行记录。对照组用等量生理盐水代替后叶素注射液。注射脑垂体后叶素后,心电图先呈T波高尖,ST段抬高等心脏缺血表现,继之出现各种心律不齐,主要为室性早搏,其次为窦性心律不齐和心动过缓,少数可见房室传导阻滞、窦性停搏等现象。这些异常大多出现于注射后1分钟。槲寄生注射液对这些心电图变化有明显预防作用。主要表现为心电图异常变化程度减轻、异常节律维持。
2.2.对豚鼠恒速滴注哇巴因引起心律失常的拮抗作用: 豚鼠麻醉后分离时静脉并插管供滴注药物用。对照组将1ml哇巴因稀释成20ml,每1ml含哇巴因25μg进行滴注。给药组在上述溶液中加槲寄生注射液6ml(每1ml 含生药6g)。滴注用电子微量泵进行,记录滴注开始后各种心律失常出现时间,然后根据豚鼠体重和滴速计算产生心律失常所需的哇巴因剂量。 在出现室性早搏前,两组豚鼠均先出现窦性心律不齐、窦性心律过缓、PR间期延长、房室传导阻滞等心电图变化。槲寄生和哇巴因同时滴注后,哇巴因引起室颤及致死的剂量有增加趋势,但未达统计显着水平,若加大槲寄生剂量,可能对哇巴因所致心律失常会有较明显的拮抗作用。
2.3.对大鼠静脉注射乌头碱或氯化钙诱发心律失常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槲寄生注射液对乌头碱或氯化钙诱发的心律失常无预防作用,甚至可能加剧两药引起的心律失常。 更多:https://www.bmcx.com/
3.防治急性心肌梗塞:3.1.改善心肌氧耗的实验观察家兔28只,体重2.596±0.363kg。分假手术对照组、单纯冠状动脉结扎组和槲寄生防治组,除组间对照外,同时在自身心脏各取A、B两区作自身对照。槲寄生防治组每兔用2ml槲寄生注射液。心肌耗氧量采用氧电极测氧法。结果在8只正常未经结扎的假手术对照组的A区,虽经开胸,穿针引线但未予结扎。其A区(拟梗塞区)的氧耗值为62.813±6.205mm HgO2,而B区(正常对照区)为67.125±5.580mm HgO2二者经统计分析无显着差异(P>0.05)。在12只梗塞组家兔中,A区(梗塞区)一经结扎后,其氧耗值远远高于B。
3.2.对豚鼠恒速滴注哇巴因引起心律失常的拮抗作用: 豚鼠麻醉后分离时静脉并插管供滴注药物用。对照组将1ml哇巴因稀释成20ml,每1ml含哇巴因25μg进行滴注。给药组 在上述溶液中加槲寄生注射液6ml(每1ml 含生药6g)。滴注用电子微量泵进行,记录滴注开始后各种心律失常出现时间,然后根据豚鼠体重和滴速计算产生心律失常所需的哇巴因 剂量。在出现室性早搏前,两组豚鼠均先出现窦性心律不齐、窦性心律过缓、PR间期延长、房室传导阻滞等心电图变化。槲寄生和哇巴因同时滴注后,哇巴因引起室颤及致死的剂量有增加趋势,但未达统计显着水平,若加大槲寄生剂量,可能对哇巴因所致心律失常会有较明显的拮抗作用。
3.3.对大鼠静脉注射乌头碱或氯化钙诱发心律失常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槲寄生注射液对乌头碱或氯化钙诱发的心律失常无预防作用,甚至可能加剧两药引起的心律失常。
4.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4.1.对ADP、胶原、凝血酶和花生四烯酸钠盐(AA一Na)诱导血小板聚集的影响: 槲寄生注射液(上海中药一厂生产),每毫升含总甙10mg(相当于2g生药)。对照药用乙酰水杨酸和丹参注射液(南京中药厂生产)。动物采用大耳白兔,实验结果表明,药物管内分别加入槲寄生(以总甙计)1.6、3.2和6.4mg/ml 时,对ADP、凝血酶和AA一N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均呈明显的抑制作用,槲寄生3.2和6.4mg/ml时对胶原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亦有明显的作用。上述 的效果与乙酰水杨酸(8mg/ml)和丹参注射液(以生药计:250mg/ml)相仿。
4.2.对血小板内cAMP、cGMP水平的影响: 槲寄生(总甙10mg/ml PRP)能显着升高血小板内cAMP水平,同时降低血小板内cGMP水4.3.对血小板前列腺素代谢产物TXA2(Thromboxane A2)和MDA(Malondialdehyde) 的影响: 槲寄生可显着减弱TXA2样物质引起的兔主动脉条收缩幅度,抑制收缩率达36.14%。因此槲寄生具有抑制血小板TXA2样物质生物合成的作用。体内注射槲寄生总甙4mg/kg能显着抑制AA一Na转化代谢后产生的MDA,MDA含量减少时光密度值明显下降,作用强度与乙酰水杨酸相似。
5.对缺血心肌中环核苷酸含量的影响:缺血心肌中cAMP的增高是心律失常产生的原因,为此,降低缺血心肌中的cAMP或阻断其作用的有害环节,便可能对抗心律失常,减轻心肌缺血的程度,cAMP的作用还受到cGMP的影响,cAMP/cGMP比值对心肌细胞功能的调节具有重要意义。槲寄生注射液每支2ml(50mg)、氚标记环核苷酸、3H一cAMP(37 ci/mmol),3H一cGMP(15ci/mmol)、大白鼠体重377±83.9g,cAMP和cGMP的测定参照改良Gilman放射性蛋白竞争结合法。
结果:5.1.大白鼠心肌组织的正常值:左室cAMP的含量为1.33±0.41(pmol/ml 湿组织、M±SE,以下数值的单位同此)。右室为0.94±0.19,左室心肌cGMP的含量为0.11±0.02,右室为0.12±0.02,与文献报道的大鼠心肌cAMP含量0.9-2.7cGMP含量0.04-0.24 相近。
5.2.心肌梗塞实验:5.2.1.cAMP的变化:各组实验于15分钟、1小时、5小时测得的缺血和非缺血心肌中cAMP的含量如表10。心肌梗塞组缺血1小心肌中cAMP的含量较非缺血心肌及对照组假设缺血心肌显着增高(P<0.05),而在15分钟和5小时各组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应用槲寄生后,所有各组心肌组织中cAMP含量均降低或呈降低倾向。其中以缺血1小时心肌cAMP含量降低尤为明显(P<0.05)。心肌梗塞缺血1小时心肌cGMP含量较对照组假设缺血1小时心肌有增高倾向(0.05<P< 0.1),P接近0.05,在15分钟和5小时两时刻上比较,心肌梗塞与对照组各心肌组织eGMP含量无显着差异。应用槲寄生后,1小时和5小时非缺血心肌(NMIH)cGMP含量较心肌梗塞非缺血心肌(NMI)呈降低倾向(0.05<P<0.1)。
5.2.2.cAMP/cGMP比率的变化:各组实验于15分钟、1小时和5小时求得的缺血和非缺血心肌中cAMP/cGMP的比心肌梗塞组缺血1小时心肌中cAMP/cGMP比值较非缺血心肌(NMI)显着增高,较对照组假设缺血心肌(MIS)有增高倾向(0.05<P<0.1)。而在15分钟和5小时各间比较无显着差异。56各组心肌cAMP/cGMP比值一般较15分钟和l小时的各组值稍高。应用槲寄生后,缺血区心肌l小时 cAMP/cGMP比值较心肌梗塞组缺血l小时心肌组的cAMP/cGMP比值有降低倾向(0.05<P<0.1)。
6.对实验性高血压逆转后脑啡呔含量的影响:实验用Wistar纯种大鼠,体重150-250g,置恒温环境,普通饲料喂养。麻醉后切除左肾,每只大鼠每周二次皮下注射 DOCA(醋酸脱氧皮质酮)5mg,同时饮1%食盐溶液。采用尾容积法于每周固定时间测大鼠清醒状态下收缩压(SBP)一次。6周末时如SBP高于自身手术前水平20mmHg,且SBP>120mmHg者确定为高血压大鼠。
然后将高血压大鼠随机分为:6.1.DOCA盐6周组,n=10,6周末断头处死。
6.2.DOCA盐12周组,n=8,继续皮下注射 DO- CA与饮盐水。
6.3.逆转对照组,n=8,停止皮下注射 DOCA与饮盐水。
6.4.逆转槲寄生组,n=9,停止皮下注射 DOCA与饮盐水。每天用槲寄生浓缩煎液(5g生药/只)灌胃。6.2.,6.(4.)组在12周末时断头处死。另取同月龄大鼠不进行任何处理,分别于6周和12周(n=8)断头处死,作为正常组。 处死后,取脑置于煮沸生理盐水中加热4分钟左右,按自然界线分离出脑干、纹状体与下丘脑,称重,制备脑组织匀浆。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上述脑区的甲脑啡肽(MEK)和亮脑啡肽(LEK)含量,以pg/mg脑组织湿重表示之。数据统计以X±SD表示,用方差分析(F值)和t测验比较显着性差异。结果:正常大鼠6周与12周时SBP分别是93.4±15.2、105.4±14.9mmHg。切除左肾的大鼠,在皮下注射DOCA与饮盐水后3-4周血压迅速上升。6周末时SBP为 155.4/21.7mmHg。逆转对照组与逆转槲寄生组在停止皮下注射 DOCA与饮1嗡?wk内血压 均明显下降。逆转槲寄生组12周小时SBP为107±17.5mmHg,回复到正常组水平,逆转对照组血压虽然也下降,但12周时SBP 124.9±13.4mmHg,仍显着高于正常组(t=2.88, P<O.05) 各组大鼠不同脑区MEK和LEK含量见表13。结果表明正常大鼠MEK与LEK在脑干、纹状体与下丘脑部位含量略有不同,纹状体与下丘脑啡肽含量较高,脑干则较低。正常 6周与12周比较,脑啡肽含量无显着变化(P>0.05),提示脑啡肽在正常时是一种含量相对较恒定的中枢神经介质。在DOCA盐性高血压大鼠,脑干与纹状体的EK,无论是MEK 或LEK都有显着升高(P<0.01),相反地下丘脑MEK显着降低(P<0.01),这种改变在12周比6周更为明显。实验发现在逆转对照组,各脑区MEK与LEK含量仍维持这种升高或降低状态,然而,在逆转槲寄生组,各脑区MEK与LEK均全部恢复正常水平。显示槲寄生对DOCA盐高血压大鼠中枢脑啡肽异常改变的双向调节作用。
7.对免疫作用的影响: 含有植物凝集素的槲寄生提取物和胸腺提取物等混合,可用于肿瘤治疗中,作为促进细胞分裂免疫刺激剂以控制和调整免疫系统。
【毒性】毒性 萹蓄甙对小鼠腹腔注射,半数致死量为1.173g/kg,毒性很小,小鼠中毒后,由于阵挛性惊厥,致呼吸停止而死。桑寄生煎剂小鼠腹腔注射的半数致死量为11.24g/kg。
【炮制】原药用水洗净,润透,切段,晒干。生用或酒炒用。
【性味】苦;甘;性平
【归经】肝;肾经
【功能主治】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湿;安胎。主腰膝酸痛;筋骨痿弱;肢体偏枯;风湿痹痛;头错目眩;胎动不安,崩漏下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或入丸、散;或浸酒;或捣汁服。外用:适量,捣烂外敷。
【附方】①治腰背痛,肾气虚弱,卧冷湿地当风所得: 独活三两,寄生、杜仲、牛膝、细辛、秦艽、茯苓、桂心、防风、芎穷、人参、甘草、当归、芍药、干地黄各二两。上十五味细挫,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温身勿冷也。(《干金方》独活寄生汤)②治妊娠胎动不安心腹刺痛: 桑寄生一两半,艾叶半两(微炒),阿胶一两(捣碎,炒令黄燥)。上药,挫,以水一大盏半,煎至一盏,去滓。食前分温三服。(《圣惠方》)③治下血止后,但觉丹田元气虚乏,腰膝沉重少力: 桑寄生,为末。每服一钱,非时白汤点服。(《杨氏护命方》)④治毒痢脓血,六脉微小,并无寒热: 桑寄生二两,防风、大草二钱半,炙甘草三钱。为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煎八分,和滓服。(《杨氏护命方》)⑤治漏气: 生桑寄生捣汁一盏。服之。(《濒湖集简方》)
【各家论述】
1.《本草蒙答》:凡风湿作痛之症,古方每用独活寄生汤煎调。川续断与桑寄生气味略异,主治颇同,不得寄生,即加续断。
2.《本草经疏》:桑寄生,其味苦甘,其气平和,不寒不热,固应无毒。详其主治,一本于桑,抽其精英,故功用比桑尤胜。腰痛及小儿背强,皆血不足之候,痈肿多由于营气热。肌肤不充,由于血虚。齿者,骨之余也,发者,血之余也,益血则发华,肾气足则齿坚而发眉长。血盛则胎自安。女子崩中及内伤不足,皆血虚内热之故。产后余疾,皆由血分,乳汁不下,亦由血虚。金疮则全伤于血。上来种种疾病,莫不悉由血虚有热所发,此药性能益血,故并主之也。兼能核湿,故亦疗痹。
3.《本经逢原》:寄生得桑之余气而生,性专祛风逐湿,通调血脉,故《本经》取治妇人腰痛,小儿背强等病,血脉通调而肌肤眉须皆受其荫,即有痈肿,亦得消散矣。
4.《本草求真》:桑寄生,号为补肾补血要剂。缘肾主骨,发主血,苦人肾,肾得补则筋骨有力,不致屡痔而酸感矣。甘补血,血得补则发受其灌荫而不桔脱落矣。故凡内而腰痛、筋骨笃疾、胎堕,外而金疮、肌肤风湿,何一不借此以为主治乎。
5.《本经》:主腰痛,小儿背强,痈肿,安胎,充肌肤,坚发、齿,长须眉。
6.《别录》:主金疮,去痹,女子崩中.内伤不足,产后余疾,下乳计。
7.《药性论》:能令胎牢固,主怀妊漏血不止。
8.《日华子本草》:助筋骨,益血脉。
9.《滇南本草》:生槐树者,主治大肠下血、肠风带血、痔漏。生桑树者,治筋骨疼痛,走筋络,风寒湿瘦。生花椒树者,治脾胃寒冷,呕吐恶心翻胃;又用治梅疮毒,妇人下元虚寒或崩漏。
10.《本草蒙签》:散疮疡,追风湿,却背强腰痛。
11.《生草药性备要》:消热,滋补,追风。养血散热,作茶饮,舒筋活络。
12.《玉揪药解》:治痢疾。
13.《医林纂要》:坚肾泻火。
14. 《本草再新》:补气温中,治阴虚,壮阳道,利骨节,通经水,补血和血,安胎定痛。
15.《药材学》:治动脉硬化性高血压。
16.《辽宁经济植物志》:治郁血性肾炎,月经困难,咯血,瘰疬,心脏诸病及早期肺病。
17.《湖南药物志》:治肝风昏眩,四肢麻木,酸痛,内伤咳嗽,小儿抽搐。
18.《广西药植名录》:除风湿,消肿,清热,祛痰,顺气,止咳。治痢疾,疮疥,吐血,子宫脱垂。
【临床应用】
1.桑寄生:1.1.治疗冠心病心绞痛: 将桑寄生制成冲剂,每包相当于生药1.3两。日服2次,每次0.5包,少数病例每次l包。观察54例,疗程4周至5个月不等。治疗期间,有高血压者继续服降压药,原用复方硝酸甘油者,仍继续服用。结果心绞痛症状改善的有效率为76绍,其中显效(心绞痛程度减轻二级)率占2吐露;心电图改善有效率为县攻谣,显效者占25%。另报道,桑寄生对降低胆图醇亦有一定作用。
1.2.治疗冻伤: 取桑寄生1斤,加蒸馏水10斤,煮沸3分钟,过滤,滤液用文火熬制成膏。l度冻伤用桑寄生膏2.5g,加入蒸馏水35ml,酒精8ml,白陶土4.5g,混合后涂敷患处(不能用于溃疡面);H、m度冻伤用桑寄生膏3g,加入甘油10g,单软膏35g,锌氧粉2g,调匀敷于局部。药物配制时须摈处方顺序购,。
2.柿寄生:治疗精神分裂症: 取干柿寄生茎2份、叶1份,加水浸煮2次,合并煎液过滤,浓缩成50形煎剂供口服;或用干柿寄生茎2份、叶 l份,加工制成注射液(每毫升相当于生药4g),供肌肉注射。煎剂和注射液1次给药量相当于生药0.5-1.5g/kg体重。有关治疗步骤,药物显效时间,疗程及疗程间隙时间,药物剂量的掌握等,均与马桑相同(可参见马桑条)。临床观察2酗例(其中10天例合并其他方法治疗),痊愈(疗效标准同马桑,下同)78例,显着好转5天例,好转55例,无效68例。总有效率73.4%,痊愈串30.6%。其中单独用柿寄生制剂治疗的151例的疗效为: 痊愈40例,显着好转91例,好转29例,无效51例。表明治疗本病具有肯定效果,而与原有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一些方法配合,更可进一步促进疗效的提高。治疗中检查肝功能,在140例中32例有明显改变,但未出现黄痘、肝区疼痛等急性中毒性肝炎表现,而少数病例有厌食及肝肿大。尿检少数病例有少量红、自细胞及微量蛋白,几天后自行恢复。治程中有8例出现期外收缩,历时很短;3例出现实性心动过缓。
【摘录】《中华本草》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诚华便民查询
1、长按上方二维码,保存至手机相册;
2、进微信扫一扫,从相册中选择识别二维码。
1、长按上方二维码,保存至手机相册;
2、进微信扫一扫,从相册中选择识别二维码。